§§   文化分區

總 覽版 務政 經健康醫療軍 武理 財文 化藝 文科 技台灣的美旅 遊PISA娛 樂鄉 土公 民認 同副 刊哈 啦范氏網
竹縫
視界
耳聾
世界
泰伯
觀點
Joy
隨筆
哈利
天地
Jerry C
鳥 世 界
射水魚
天 空
討海人
鏡 頭
嘻笑
人間
詩情
畫藝
老工仔
思 維
網網
相連
歷史
庫存

◆ 法國「那比派」畫家 波納爾 ◆

頁次: 1 2 3 
發表:天涯台客 2016-03-21 01:46:09 閱覽數:79649 (IP:  ) T 5110_R 0 引 用



這主題原本考慮接在 舊金山 [榮譽軍團藝術博物館 Legion of Honor] 一欄文末,唯恐深埋其中,委實可惜與不妥。原因是:

(一)畫家 皮爾.波納爾 (Pierre Bonnard, 1867-1947) 的作品質地靈秀優異,教人喜愛;(二)此項特展是半世紀以來首次在美西展出,機緣當屬殊勝。



回應:天涯台客 2016-03-21 02:26:43 (IP:  ) T 5110_R 51 引 用




回應:天涯台客 2016-03-21 02:27:04 (IP:  ) T 5110_R 52 引 用

△《Landscape》Artist: Pierre Bonnard, oil on canvas, 19 1/4 x 25 3/4 (48.9 x 65.4 cm), ca. 1900-1905, Fine Arts Museums of San Francisco

本件作品《Landscape》原先就收藏在舊金山 [榮譽軍團藝術博物館],平日沒有展示,利用這一檔期合併展出,也是意外的收穫。



回應:天涯台客 2016-03-21 02:27:30 (IP:  ) T 5110_R 53 引 用

印象派之後的畫家已經鮮少以希臘神話的題材從事創作,主要原因是,當時的藝術工作者認為藝術該尋求「獨立」於政教之外,摒棄歌功頌德或故事的解說功能,讓繪畫藝術還原成組成元素的本質,探討「形」與「色」無止境構成的可能,即所謂「純藝術」。


△《The Abduction of Europa》Artist: Pierre Bonnard, oil on canvas, 117.5 x 153 cm, 1919, Toledo Museum of Art, Toledo, Ohio

但也有例外,這是波納爾少有的神話主題作品,闡述的故事是:美麗的腓尼基公主歐羅巴遭受主神宙斯的引誘與綁架,將她帶到地中海北部的克里特島,生下了後來成為冥界判官的拉達曼迪斯與米諾斯,以及薩爾珀冬。



另一說是:其實歐羅巴公主是被克里特人綁架來到克里特島的,太過教人著迷,是克里特人的掠美奪愛。歐陸,因此就以她的名字「Europa」來作命名。

波納爾用華麗而半透明的顏色,輕柔的筆觸述說著神話人物與大自然夢幻般的結合,氣氛祥和與世無爭,營造出十分感性唯美的畫面效果。



整體畫面呈現出淺朱紅與藍紫色的色調,亮麗迷幻,主神宙斯佯裝為一頭壯碩的白色公牛,歐羅巴公主與她的女侍同伴攀爬並陶醉在牛背上,神情舒緩,那情景彷彿是毫無預警似的。

不若其他藝術家以掙扎和痛苦的表現手法去呈現歐羅巴的無奈,波納爾改以歡愉與嬉戲的態度,闡述著年輕女子置身於悠閒而快樂的永恆世界。




回應:天涯台客 2016-03-21 02:28:06 (IP:  ) T 5110_R 54 引 用

△《Southern Landscape and Two Children》Artist: Pierre Bonnard, oil on canvas, Height: 139 cm (54.72 in.) x Width: 197.8 cm (77.87 in.), ca. 1916-1918, Art Gallery of Ontario, Toronto

以南部風光為主題的巨幅作品《Southern Landscape and Two Children》,來自加拿大多倫多的 [安大略美術館],她是北美洲的第八大藝術博物館。千里迢迢,可以想見舊金山 [榮譽軍團藝術博物館] 策展的用心和努力。

本件畫作完成時約略是波納爾50歲左右,正是一位藝術家創作力最為旺盛的時期,畫幅尺寸很大,用筆嫻熟快速,揮灑自如,不過油畫顏料非常單薄,幾乎透出畫布的纖維紋路。如同使用油畫顏料作速寫一樣,潦草中自有波納爾的章法。


△《Southern Landscape and Two Children》的局部。

回應:天涯台客 2016-03-21 02:28:43 (IP:  ) T 5110_R 55 引 用




△《View of Le Cannet》Artist: Pierre Bonnard, oil on canvas, 233.6 x 233.6 cm, 1927, Musée Bonnard, Le Cannet, France

1926年,波納爾在地中海蔚藍海岸 French Riviera 的小鎮勒卡內 (Le Cannet) 購置房子,從他們的窗戶陽台可以遠眺山谷間的紅瓦白牆屋宇,《勒卡內之景色 / View of Le Cannet》就是在這情境下完成的作品。

上端的拱形畫布,比照自窗戶的造型,立意鮮明可親,彰顯出另一番風光景緻;縱使是較為簡易型的畫框,但也得特別訂製才行,這是此段期間最大的一幅畫作。



明亮的黃色和當地紅瓦建築,與青翠的綠色枝葉組合成一扇溫暖而適合人居的理想國、一處祥和溫馨的美麗世界。




回應:天涯台客 2016-03-21 02:29:25 (IP:  ) T 5110_R 56 引 用


馬不停蹄、穿梭於展場的美麗身影,都是追索著「美」的渴望。



回應:天涯台客 2016-03-21 02:30:42 (IP:  ) T 5110_R 57 引 用
 
△ (L.)《Southern Landscape: Le Cannet》Artist: Pierre Bonnard, oil on canvas, 55.3 x 46.3 cm, 1928, Musée d‘Orsay, Paris
△ (R.)《Southern Landscape: Le Cannet》作品局部

蔚藍海岸的風景:勒卡內。

回應:天涯台客 2016-03-21 02:31:13 (IP:  ) T 5110_R 58 引 用


探討「形」與「色」無止境構成的可能性。



回應:天涯台客 2016-03-21 02:31:48 (IP:  ) T 5110_R 59 引 用

當波納爾一家居住在諾曼第附近、塞納河畔的小鎮韋爾農 (Vernon) 時,他們買了一艘小船,這讓他有足夠的理由可以描繪船隻與河流,這樣的題材在印象派諸畫家中並不陌生,好比莫內 (Claude Monet)、瑪麗.卡薩特 (Mary Cassatt) 和貝爾特.莫里索 (Berthe Morisot) 等,情境優美叫人神往。


△《In a Boat》Artist: Pierre Bonnard, oil on canvas, 278 x 301 cm, ca. 1907, Musée d‘Orsay, Paris

《In a Boat》是個非常寧謐的場景,前景舟上的年輕女子是波納爾的妻子瑪爾特以及兩位孩童和黑狗,人物跟船隻的造形形式並不完整,直接穿出下端的畫面之外,這是藝術家普遍「倔強古怪」的個性使然,永遠、希望不落入於所謂的「俗套」。



縱使早已立足於 [那比派] 的浪頭上,可是人總有喜愛「回味」的習性,尤其那「回味」的滋味正是可以風光之時。此作是波納爾回味印象派繪畫技法的產物,迎刃有餘,更必然增添了不少繪畫的情趣,更何況經常往來的印象派朋友還真不少。



《船上 / In a Boat》的局部特寫,色調柔和之中,近看才發現了這些靈巧可愛的鳥隻。



波納爾的繪畫風格向來就具有裝飾性品味的傾向,類似於牆上的大掛毯,主題大多是人與大自然的結合,甚至引導我們如何去冥想參悟。

1905年以後,題材多了野地風景和遼闊的林木,在夏日的陽光下,曬著一地的溫馨與快樂氣氛。理想境地很「出世」,現實媒介物則十分「入世」。




回應:天涯台客 2016-03-21 02:32:59 (IP:  ) T 5110_R 60 引 用

波納爾一生創建令人喜愛的裝飾性風格,一個叫人迷惘的藝術世界。從有如天堂般的描繪場景,到當代人物或虛構的景物相互結合,形成一處處瑰麗的夢幻情境。有別於過去的刻板技法,波納爾以個人語彙構築起稍具現代意味的幻想淨土。

鋼琴家 米希亞 (Misia Sert) 是他們深交的終身好友,米希亞的丈夫是熱心政治和從事藝術雜誌編輯的 Thadée Natanson,廣交藝術界朋友,家裡是畫家們喜歡聚集的處所。米希亞 極為欣賞波納爾的畫風,委託波納爾幫她們的寓所繪製過大型的油畫作品。


△《After the Flood (study for decorative panel for Misia Edwards‘s dining room)》Artist: Pierre Bonnard, oil on canvas, 1906-1910, Ikeda Museum of 20th-Century Art, Shizuoka, Japan

總共有四大幅,《After the Flood》、《Water Games》和《Pleasure》是其中的三件,都是遠道而來。甚至,本件作品《洪水過後 / After the Flood》還是遠從日本靜岡縣的 [池田20世紀美術館] 借調展出的呢!

《After the Flood》描述的是《舊約聖經.創世紀》裡的洪水滅世傳說,洪水過後,義人諾亞一家人帶著從諾亞方舟放下來的動物在新土地上生活。生活中再也不見混濁的罪惡、敗壞與墮落,人類自此而蔓衍,期冀秩序因此而生。


△ (R.)《Misia Sert》by Pierre-Auguste Renoir, 92.1 x 73 cm (Image from Internet)

上右小圖是印象派畫家雷諾瓦為米希亞繪製的肖像,完成於1904年。

回應:天涯台客 2016-03-21 02:33:50 (IP:  ) T 5110_R 61 引 用


《水上遊戲 / Water Games》同樣是 米希亞 家裡餐廳的裝飾大畫,畫中人物有繆斯、詩人和音樂家,一群人在海邊戲水,有趣的是岸上還有一位類似東方裝扮的人物,早期受日本繪畫的影響,可能隱喻是東洋的賢者吧?


△《Water Games, or The Voyage》 (decorative panel for Misia Edwards‘s dining room), Artist: Pierre Bonnard, oil on canvas, 1906-1910, Musée d‘Orsay, Paris

在此之前,其實波納爾已經離開 [那比派] 的群體多年了,因為當時 [那比派] 的畫家大多從事過平面媒體的工作,「Flat」是通性也是共同點;波納爾開始捨棄了平塗的表達方式,改以光線的光暈掌握與色彩的轉折變化,重覓「空間」以及理念的追逐。

另一個有趣點是:這四幅大畫統一由橙色的大型邊框框住外圍,邊框上有跳躍的猴子,也有枝頭上跳耀的喜鵲,不可否認,應該是承受東方屏風或布幔刺繡的影響,因為20世紀初期,歐洲藝壇正興起一股崇尚異國情調的時尚風潮。




回應:天涯台客 2016-03-21 02:34:18 (IP:  ) T 5110_R 62 引 用
 

回應:天涯台客 2016-03-21 02:34:53 (IP:  ) T 5110_R 63 引 用

△《Pleasure》 (decorative panel for Misia Edwards‘s dining room), Artist: Pierre Bonnard, oil on canvas, 230 x 300 cm, 1906-1910, Musée d‘Orsay, Paris

1906年7月波納爾陪同朋友米希亞和她的新丈夫、新聞業鉅子阿爾弗雷德.愛德華 (Alfred Edwards) 搭乘他們的遊艇作過一次愉快的旅行。 (1905年米希亞再婚,是愛德華的第四任妻子,當時她被譽為 “Queen of Paris")

當年8月波納爾接受新婚夫婦的委託,為他們的餐廳創作這四幅大型油畫,《歡樂 / Pleasure》正是其中之一。畫幅依舊有著寬大的橙色邊框,邊框上的猴子與喜鵲複製自《Water Games》。

穿鑿附會,有人堅稱那些猴子是醜陋奸詐、喜鵲是淫蕩虛浮的象徵,也許暗示著老夫少妻的結合與不諧和,果不其然,四年後愛德華很快又移情別戀搭上了年輕的舞台劇女演員 Geneviève Lantelme。



《歡樂 / Pleasure》作品充滿了歡愉的氣氛,男人、婦女和兒童在花園裡戲玩,身着輕紗圍著噴泉載歌載舞,十足是富貴人家的經典排場。

回應:天涯台客 2016-03-21 02:35:59 (IP:  ) T 5110_R 64 引 用




回應:天涯台客 2016-03-21 02:36:35 (IP:  ) T 5110_R 65 引 用

△《The Café“Au Petit Poucet,”Place Clichy in the Evening》Artist: Pierre Bonnard, oil on canvas, 134 x 204 cm, 1928, Centre Pompidou, Musée national d‘art moderne, Paris

波納爾的作品與建築格調的搭配融為一體,同時反映出委託者屋主的鮮明個性。主題不論是田園風光或有如神話般的景物,畫作總流露著略帶憂鬱的和平氣息,讓畫中的人物沉浸在和諧的環境裡,脈脈相連的主題貫穿著波納爾的裝飾意圖。



這樣的觀點也存在於藝術評論家和收藏家 喬治.貝松 (George Besson, 1882-1971) 多年的觀察,他指出作品《The Cafe “Au Petit Poucet,”Place Clichy in the Evening》,描繪的雖是夜裡克利希 (Clichy) 的咖啡館,不過其情境依舊圍繞著波納爾不朽的 Arcadia 願景:這願景是人們肉眼所難以辨識的複雜而飽和世界,充滿了色彩和光線的幻覺與兌變。



回應:天涯台客 2016-03-21 02:37:08 (IP:  ) T 5110_R 66 引 用

△《La Place Clichy》Artist: Pierre Bonnard, oil on canvas, 138 x 203 cm, 1912, Centre Georges-Pompidou, Musée national d‘art moderne, Paris

這是一件十分難得的「入世」作品《克利希廣場 / La Place Clichy》,1912年波納爾受朋友 George and Adèle Besson 之委託,繪製了這件油畫。克利希是巴黎蒙馬特西邊的區域,畫面熱鬧繁忙,擠滿了逛街的人潮,咖啡館、汽車、聊天的人們......,顯現當時克利希的繁榮景象。

視角從「Wepler 啤酒屋」的露天座椅開始,最上緣帆布雨篷的「SOUPERS (suppers)」的反面字體,告訴我們波納爾從屋裡向外看出去:前方左右各有一位侍者,偏右兩位女士帶著娃兒準備就位,左邊另兩位路過的女士神情愉悅舉止優雅,中段距離的復古車輛、人群、撐傘的身影、以及背景廣場的建築群,波納爾使用筆觸細膩度的遞減方式拉開了「空間」的遠近縱深。



回應:天涯台客 2016-03-21 02:38:56 (IP:  ) T 5110_R 67 引 用
↑(接R66文末) 這樣的人世間充滿溫暖感,作品著實令人喜愛可喜,而且印證一個時代的文明程度,從人物的穿著、衣飾款式、臉上表情......,足可一見端倪。作品除藝術價值外,亦可當成量度歷史和生活層次的佐證。

回應:天涯台客 2016-03-21 02:39:50 (IP:  ) T 5110_R 68 引 用


大家靜心思考,量度並欣賞波納爾的一生。



回應:天涯台客 2016-03-21 02:40:16 (IP:  ) T 5110_R 69 引 用
 

上頭的天窗,是從 [榮譽軍團藝術博物館] 中庭的小型金字塔直接引進陽光,窗明几淨,由上而下的頂光易於塑造探索美的「人」的厚度。

看美術館我不喜歡用週末去湊熱鬧,週間日勢必輕鬆愉快,觀眾大多是長者,拍起照片特有歲月的滄桑感,少有毛毛躁躁的年輕孩子。

回應:天涯台客 2016-03-21 02:41:06 (IP:  ) T 5110_R 70 引 用


哦!少有毛毛躁躁的年輕孩子?那不表示言者性向孤僻?我想,未必盡然。

那個人家不是從歲月裡堆砌起一臉皺紋和滿懷的喜悅?尤其在目睹過好作品時。



回應:天涯台客 2016-03-21 02:41:49 (IP:  ) T 5110_R 71 引 用


克利希夜裡的咖啡館《The Cafe “Au Petit Poucet,”Place Clichy in the Evening》,色調極其柔和和諧,構圖的形式到底難以歸類出「尋常」的脈絡。



回應:天涯台客 2016-03-21 02:42:40 (IP:  ) T 5110_R 72 引 用
 
△ (L.)《Almond Tree in Bloom》Artist: Pierre Bonnard, oil on canvas, 54.5 x 37.5 cm, 1946-1947, Musée d‘Orsay, Paris / (R.) 局部特寫

核桃樹花開,何等地燦爛耀眼!不過,筆法及結構是相當隨性與草率的,因為 ——

《核桃樹花開 / Almond Tree in Bloom》是波納爾最後的一張遺作,完成於1946-1947年間。波納爾於1947年1月23日在勒卡內去世,陪伴著妻子瑪爾特,永眠於 Le Cannet 墓園。

回應:天涯台客 2016-03-21 02:49:16 (IP:  ) T 5110_R 73 引 用


△ 展場立著巨型的波納爾照片,文質彬彬、非常 Gentle,憂鬱的神情顯得有些多愁善感。

▽ 碰過幾次這位年輕俊美的藝術系學生,他蹲坐在地上以速寫畫起照片裡的波納爾,猜想應該是他心中仰慕的偶像。



回應:天涯台客 2016-03-21 02:50:03 (IP:  ) T 5110_R 74 引 用

    ●● 按下快門 / The Click of the Shutter

1890s 年代開始,波納爾買了一台柯達簡易型口袋相機,迷上了它,從此生活裡憑添了樂趣與紀錄。起居生活當然不例外,甚至出門遠遊,好比威尼斯和西班牙,都留下了他們自己的身影。

攝影照片提供了波納爾在作畫時的參考,一些比較辛苦耗時的姿態,他會將模特兒拍攝下來,真正繪製油畫的當下,可以仔細研究細節的轉折與變化。有趣的是:不僅留存了妻子瑪爾特的裸體照片,也叫波納爾光著臂膀留存呈示於後世了。

現場這些照片都是3X5的尺寸,不大,台客特地翻拍幾張用以分享給妳/你,畫框表面罩上了壓克力玻璃,因此難免有些反光,這就望請海涵了。



△ (左) 妻子瑪爾特的沐浴情形。這張照片大約拍攝於 1908-1910,那時她們經常走訪巴黎北邊、塞納河畔的小鎮 韋爾努伊萊 (Vernouillet)。

△ (中) 照片大約拍攝於 1910-1915。面向鏡頭左邊的是瑪爾特,右邊的是 Ida Godebska;Ida 的先生 Cipa Godebski 正在划船,他是米希亞的表弟,小米希亞三歲。

△ (右) 波納爾於1910-1915年間為莫內(右邊留著大鬍子者)拍下的照片,左邊人物未能證實是誰,地點是莫內定居的吉維尼 (Giverny) 小路上,波納爾經常去探望莫內。


回應:天涯台客 2016-03-21 02:50:48 (IP:  ) T 5110_R 75 引 用


△ (左) 另一位「那比派」畫家愛德華.維亞爾,手持柯達相機,外貌相當儒雅;(右) 1899年波納爾偕同「那比派」畫家愛德華.維亞爾和 Ker-Xavier Roussel 到義大利威尼斯旅遊,背景建物就是聖馬可廣場上的總督宮。



△ (左) 1900年,波納爾光著身子爬到樹上檢測樹葉,瑪爾特幫他拍了下來;(右) 瑪爾特的側影,她正脫下她的睡袍,攝於1901年。

   

△ (左) 瑪爾特手持睡衣,背對著波納爾的鏡頭;(右) 波納爾在油畫作品上的簽名。

回應:天涯台客 2016-03-21 02:51:41 (IP:  ) T 5110_R 76 引 用


"I have all my subjects to hand", he said, "I go back and look at them. I take notes. Then I go home. And before I start painting I reflect, I dream."
                    —— Pierre Bonnard



回應:天涯台客 2016-03-21 02:52:37 (IP:  ) T 5110_R 77 引 用


退出『Pierre Bonnard: Painting Arcadia』展場,[榮譽軍團藝術博物館] 中庭的整排圓柱在陽光底下,靜默依序排列著,已經豎立過92個年頭。

1924年由「舊金山阿嬤 / The Great Grandmother of San Francisco」史菩茢苛 (Alma Spreckels) 捐獻藝術博物館給予舊金山市民。



回應:天涯台客 2016-03-21 02:53:18 (IP:  ) T 5110_R 78 引 用


"One does not always sing out of happiness."
                    —— Pierre Bonnard



回應:天涯台客 2016-03-21 02:53:49 (IP:  ) T 5110_R 79 引 用


館前的石獅子日夜看守著舊金山海灣的入口,這一天,法國達飛貨輪 [CMA CGM] 正緩緩駛離港灣。



回應:天涯台客 2016-03-21 02:55:05 (IP:  ) T 5110_R 80 引 用


拍寫美術館或者畫展的工作較為繁瑣,此次特展我前後去過三次,每次約略六個小時,回家後的作業時間更是別提了。耗時費體力事小,希望能夠有些意義才好。

藝術博物館策展都可以如此用心了,而且讓大家能在《綠翠園》網頁上能夠輕易瀏覽,於台客而言,心滿意足、感激滿滿,何況可以把它當成對故土【台灣】的一份回饋,畢竟離得遙遠。



去過三次,這一次美術館關門後,外頭細雨霏霏,不知幾時飄進了雨霧,好不朦朧淒美。



回應:天涯台客 2016-03-21 02:56:05 (IP:  ) T 5110_R 81 引 用


看美術館要遇上「顧腹肚」的問題,趕時間當然不可能享用像樣的餐點,一瓢食一瓢飲,可頌三明治是我喜愛的午餐。簡易療飢,大家就可別見笑了。



小餐館地點與氣氛不賴,位在去美術館的途中 —— at 36th Ave. Cross Balboa Street, in Richmond District,店名?自己找!說出來版主大人以為我幫人作廣告要罵人的。



回應:天涯台客 2016-03-21 02:56:43 (IP:  ) T 5110_R 82 引 用


[Bonnard, the Bath] 展場裡漾起一長串的迴盪漣漪。



美麗的浴室,美麗的若隱若現。足堪細嚼。



回應:天涯台客 2016-03-21 02:59:06 (IP:  ) T 5110_R 83 引 用



謝謝妳/你了!期盼這一欄能帶給妳/你心靈上一點點的喜悅,深深祝福! (The end, and good luck!)



回應:天涯台客 2016-03-21 03:20:21 (IP:  ) T 5110_R 84 引 用
>> R36, honzi 大兄午安!歡迎一起來看畫展。


>> R49, 但是怎麼没有帯我去??

  討海大人 中晝好!隨時可以去,這次展期到 5/15,還有一段時日。

回應:什麼和什麼 2016-03-21 07:38:04 (IP:  ) T 5110_R 85 引 用
台客大人和各位大大平安!

以下是拙下,小小且自以為是的看法:
看後印象派(好像是....)的畫風,不拘泥於過去的點線寫真,多半帶著畫作者自己深埋心中但希望奔放的情懷,
尤其在顏色上.........,儘管當時有不少畫家都喜歡浮世繪,但,每位作者,都將心中東西方的碰觸,
默默用構圖意境或色彩表示,各顯自家風格.

不像拉斐爾等的文藝復興時代,整個就是寫真,看不厭的美美美美美美美,比修圖還圓融顯真,
尤其拉斐爾的天使....,感覺華貴,但又很純真無猜....
(有時想想,拉斐爾等文藝復興時代大師,若是他們畫楊貴妃......,別打我,只是想想而已啦!)

看著R80.....有時,真覺得自已應該想點辦法克服一下溼寒啦!好久好久沒有看到雨霧了!
謝謝台客大人分享,感恩!

回應:天涯台客 2016-03-21 08:58:51 (IP:  ) T 5110_R 86 引 用
偉大的 [什麼和什麼] 大人!好!

畢竟是感覺敏銳的前輩,給您一個大大的「讚」。

當年 (1870) 那批印象派的年輕小夥子,就是看不慣官辦的沙龍美展,直指審查諸公們個個陳腐鄉愿,審美標準只有一套,違逆者作品永遠進不了大門。

那時候的表現題材,總圍繞著「歌功頌德」到處捧 LP,幾乎被統治階級和政經大員所壟斷。

時移境轉,19世紀晚期年輕畫家們集合群力大搞藝術革命,而且一發不可收拾,才有現代藝術的誕生。

如果審美標準仍舊停留在文藝復興時期,那、那、那......楊貴妃可以飛到歐洲去參加選美嗎?

拙下竊想:臉蛋或許可以過關入圍,至於身材比例嘛!這有點麻煩,無從考證。也許 someone 前輩和討海大人可以幫忙。



今年北加州多雨了,四處一片翠綠,當下還正飄著綿綿細雨,希望連著四年的缺水乾旱全可解除。


回應:什麼和什麼 2016-03-21 21:35:12 (IP:  ) T 5110_R 87 引 用
台客大人,

每次看魯斯本和畢卡索,....偶爾浮現楊貴妃,甚至安祿山和董卓......

沒辦法,好像一直就是無邊界的自由派想法,只順從自然的道和可被接受了解的理,
總覺得規訂和規範,都需配合天地萬物演進而改變的,否則,只能固步自封,
久了,最多只是臨摹,不像這些大師們,不但留名,更有不朽的傳世作品.

拙下的好友昨天還一直的拙下和老伴的健康碎碎唸.....,對於這個,
也是自由派看法,不想忍受因看病而吃的化學製藥,總錯覺在體內囤毒....
怕成成老毒物,哈哈哈哈哈哈哈!

回應:阿草 2016-03-22 09:02:57 (IP:  ) T 5110_R 88 引 用
阿兄阿兄

感恩無私奉獻,全都錄^__^



回應:天涯台客 2016-04-02 14:25:50 (IP:  ) T 5110_R 89 引 用
什麼和什麼 賢拜安好!

隨遇而安啦,一簞食一瓢飲,乾淨無污染最重要。

真要有啥病痛,來吧!誰都避免不了。

能處之泰然,最為不容易。互勉。

回應:天涯台客 2016-04-02 14:30:10 (IP:  ) T 5110_R 90 引 用
阿草 老兄平安!

非常謝謝捧場,

有機會的話小弟會多介紹一些優質藝術家,希望可以做到盡善盡美。

回應:天涯台客 2016-04-02 14:35:02 (IP:  ) T 5110_R 91 引 用
這次回台投票後,跟一位中研院台史所的朋友閒聊,

他對於美國藝術博物館,可以開放訪客拍照的事相當欣賞和羨慕。

國內我也曾參觀過幾檔國際級的畫展,可惜場地不盡理想,人潮洶湧,再來是不准拍照。

一次在故宮,另一次在南海路歷史博物館。

回應:honzi 2016-04-03 01:07:22 (IP:  ) T 5110_R 92 引 用
天涯台客大阿兄:

是啊 台灣的 Museum, Art Galleries and most of the "Art Exhibits" 多是為了賺錢而不是為了推廣藝術的 所以不讓人拍照. 實在讓人遺憾.

回應:什麼和什麼 2016-04-03 03:12:12 (IP:  ) T 5110_R 93 引 用
台客大人

三十年前,好像是因為保存和當時相機閃光燈的關係,才不讓拍照!

這些年,故宮博物院像菜市場似的,可能因拍照,衍生出:遊客吵架,打架;霸位;山寨⋯
好多展品都收起來了⋯⋯

其實,去年去看了列支登士敦的畫展,看了,真的非常擔心有粗心的遊客把畫作弄破⋯⋯

回應:天涯台客 2016-04-05 02:32:54 (IP:  ) T 5110_R 94 引 用
>> 多是為了賺錢而不是為了推廣藝術的

也不能苛責啦,做事了總比尸位素餐來得好,何況國際借展光是保險費就是一筆不小的開銷。

賣些周邊的附屬產品,當然不好說嘴。


>> 這些年,故宮博物院像菜市場似的,可能因拍照,衍生出:遊客吵架,打架......

呵呵呵,有意思。

我還曾親眼目睹,蹲坐牆角一整排,有人出聲:「哦!奶奶的委員長還真是個賊,咱國寶全給偷到這兒啦!」

多謝 honzi、什麼和什麼 兩位賢拜的回應留言。

回應:天涯台客 2016-04-05 03:03:57 (IP:  ) T 5110_R 95 引 用
貼圖文又出問題?語法哪裡出錯?怎貼不上來?分段再試試看。

回應:天涯台客 2016-04-05 03:04:40 (IP:  ) T 5110_R 96 引 用

出國觀光,相信大家都有拍攝世界名作的經驗,即使以手機拍攝也好,你我都想留下最理想最美好的記憶,這就讓我們談談一點拍攝的狀況與趣聞。



到美術館看藝術作品,場地的環境感覺相當重要,靜靜的,可以安心觀賞作品;反之,如果是人聲鼎沸、摩肩接踵,那絕對不是件好事。好比說巴黎羅浮宮,她是每年造訪人次世界排名第一的藝術博物館,一些藝術史上頂尖重要的作品大多全都收藏於此,名氣夠大,因之訪客自然川流不息,她甚至被列為巴黎一個必看的觀光景點。活像廟會一樣,天天大拜拜,置身其中讓人沒輒。

回應:天涯台客 2016-04-05 03:06:26 (IP:  ) T 5110_R 97 引 用
鎮館三寶 —— 《蒙娜麗莎 / Mona Lisa》、《維納斯 / Venus de Milo》和《勝利女神/ Winged Victory of Samothrace》非看不可之外,其他名作根本看不盡看不完,就以上面兩件鉅作為例,作品前永遠是萬頭攢動、黑壓壓一片,想靠近一下幾乎不可得,還奢想淨空拍照喔?有夠恐怖。

回應:天涯台客 2016-04-05 03:08:33 (IP:  ) T 5110_R 98 引 用
上左圖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畫家 保羅.委羅內塞 (Paolo Veronese) 的作品《迦納的婚禮》;右圖則是十八世紀法國浪漫主義畫家 歐仁.德拉克拉瓦的畫作《自由引導人民》,夠力吧?完美得無懈可擊。

那又怎樣?還不是拍不著一張沒有人影擋著的的作品照片?果真是如此,都要嘔死了。

回應:天涯台客 2016-04-05 03:09:35 (IP:  ) T 5110_R 99 引 用



所以說,在北美地區逛美術館確實是一份很大的福氣,一種至高的享受。週末假日另當別論,利用週間日去看畫展其結果是讓你逛了還想再逛,臨去之前仍舊依依不捨、流連忘返。氣氛寧靜優雅,而且少有觀光客,身旁都是喜愛藝術之徒,舉止談吐必然不會太過粗俗。

如果妳/你是喜歡拍照的人,別走!那簡直就像飛上了天堂,要令妳/你樂不思蜀的啊!為什麼?

第一,美術館裡不准使用閃光燈,不可攜帶三腳架,在照明不是很充分的條件下拍照,端真是一個個嚴厲的考驗;第二,這當然是訓練攝影功力的極佳機會,怎能錯過呢?。既然光線不足,拍照的首要任務就是忠實「傳真」,要是可以拍好了,走出美術館門去,哪還有什麼題材可以難倒妳/你的?

幾年前,台客曾介紹過 《其實你可以拍好世界名畫》,其中最主要的就是「原始圖檔」,有好的「原始圖檔」,後頭就好辦了。問題是好的「原始圖檔」如何取得?這才是重點,所以拍攝好繪畫作品是一項值得鼓勵與探討的功課。


回應:天涯台客 2016-04-05 03:10:17 (IP:  ) T 5110_R 100 引 用
ISO 如何調整?光圈多大?安全快門速度多少?都是影響畫質的關鍵因素。手持相機拍攝畫作,必須具備的考量條件還真不少。先前我多使用單眼相機,發現畫質始終不盡理想,畫面周圍易於模糊失焦,拍攝條件確實十分嚴苛啊。後來改用定焦類單眼 [Coolpix A] 拍攝,果然令人刮目相看,筆觸細節的表現無可挑惕,這就是潛心嘗試的經驗,供大家作為參考,還望請前輩們不吝賜教。

 返回文化分區 返回 詩 情 畫 藝  ▲往上   頁次: 1 2 3 

回  應  意  見  主  題

意見主題:【◆ 法國「那比派」畫家 波納爾 ◆

文章請自行備份,站方不負擔保存之責。
同意網站共享並運用這篇文章。
跟 貼 勿 偏 離 主 題!

貼文請用繁體字。

姓 名:

回應內容:

請在本文章中挑出最夯最切題的關鍵詞s,來提高曝光率,
方便網友上網搜尋,兩關鍵詞之間用“,”(半格)分開。
關鍵詞:
      

總 覽版 務政 經健康醫療軍 武理 財文 化藝 文科 技台灣的美旅 遊PISA娛 樂鄉 土公 民認 同副 刊哈 啦范氏網
竹縫
視界
耳聾
世界
泰伯
觀點
Joy
隨筆
哈利
天地
Jerry C
鳥 世 界
射水魚
天 空
討海人
鏡 頭
嘻笑
人間
詩情
畫藝
老工仔
思 維
網網
相連
歷史
庫存

* 討論區內之言論,不代表本園之立場,一切法律責任仍由發言者本人負責
* 如果您有任何不當言論,本園有權決定是否保留您所送貼的意見 。